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腔内炎症反应。
当机体受到细菌侵入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会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局部组织坏死。随着病情进展,骨膜下会出现积液,进而形成脓肿,压迫周围神经,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患处持续性剧痛,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此外,还可能伴有患肢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情况。
为了确诊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以及CT扫描。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MRI检查以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针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科手术引流。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需遵医嘱使用。对于已经形成的脓肿,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避免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如有伤口应及时消毒包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