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由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当人体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都可能导致感染。感染后,丁型肝炎病毒会侵入肝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和肝损害,进而导致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由于丁型肝炎病毒需要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存才能复制,因此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时发生,且可加重肝脏损伤。
丁型肝炎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如药物、酒精或其他非病毒因素所致肝损害。
预防丁型肝炎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受污染的血液和体液,并提倡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乙肝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指标,早期发现并治疗丁型肝炎,有助于降低病情进展为慢性肝病的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