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指发热。接种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出现发热症状,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缓解发热对宝宝身体产生的刺激。
1、一般治疗
接种疫苗后,自身免疫器官会迅速作出反应,产生抗体清除病毒,降低病毒对人体组织器官产生的刺激性,引起的一类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若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体表温度轻微上升,未超过38.5°C,建议通过适量饮用温水或温毛巾擦拭表层皮肤组织的方法,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2、物理降温
如果接种疫苗后,体表温度已超过38.5°C,建议家长配合医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如果宝宝伴有精神状态较差,无法正常活动,建议适当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下等部位,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3、药物治疗
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接种部位受到细菌等因素影响,出现细菌感染,造成接种部位疼痛、体表温度上升等症状。建议家长按医嘱给宝宝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治疗。如果宝宝伴有咳嗽症状,也可以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疾病。
若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症状,无法通过以上方法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缓解发热症状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体内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几率为95%,学龄前儿童为96.6%。也就是说,有5%左右的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出现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起不到预防乙肝的作用。那么,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