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什么

2023-03-11 15:02:4339健康网
核心提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一般提示可能存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一般提示可能存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先天性Ⅱ、Ⅶ、Ⅸ、Ⅹ缺乏症。该类患者由于体内缺乏相应的凝血因子,在受到外伤时不能发生正常的凝血反应,从而导致出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情况。

2.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因维生素K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发生的以出血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微循环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导致广泛性的微小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引起上述现象。

4.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广泛的肝细胞坏死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改变。此时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诱发上述情况。

5.急性心肌梗死:当心脏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时,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时也会引起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日常生活中,避免进食尖锐、过硬的食物,如花生、瓜子等,以免食用后造成消化道出血。同时,患者要禁烟、禁酒,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保持凝血功能正常。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