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在夏季三伏时段,通过中药内服、中药贴敷、艾灸、督脉灸、火针等方式治疗,可以起到温阳利气、散寒祛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哮喘、肺气肿、腹泻、颈椎病等病症。
1、中药内服
冬病夏治时通常需要服用辛温宣泄之药,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进行药物吸收,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旧病加重,或者春季身体虚弱等疾病的目的。常见的中药有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
2、中药贴敷
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打碎,放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可以达到驱寒除湿的效果。常见的中药贴敷穴位有关元穴、神阙穴等。
3、艾灸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可以通过对腧穴的刺激,达到温阳益气、散寒固脱、温经通络、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等作用。在进行艾灸治疗时需要注意避免着凉。对于阴虚发热或邪热内盛的患者不宜进行艾灸治疗;
4、督脉灸
督脉灸是通过艾绒制成的活力棒产生的远红外线,加上高度渗透的饱和面油剂,直接介入于人体膀胱经,沿着膀胱经的位置进行走行,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进行药物吸收,达到预防和治疗上述病症的目的。督脉灸一般可以在夏季三伏天进行,能够发挥温补阳气的作用;
5、火针
火针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患者穴位内,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功效。火针主要适用于治疗痹病和寒凝胞宫证等病症。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