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耳孔充满脓液时,不应佩戴耳钉。
耳洞部位流血,通常是由于创面破裂,形成溃疡以及感染等原因而形成。这时要保持耳部的清洁、干燥,应该及时采用碘伏或者酒精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另外避免接触脏水,更不要佩戴耳钉。因为耳钉上面有可能附带有一定的致病菌,引起创面进一步感染而不易愈合,形成化脓性软骨膜炎以及其他感染,对耳廓形成不良影响。另外还可以服用头孢菌素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以促进愈合。去除耳钉后,耳孔可能会闭合。只有在炎症得到控制后,才能在无菌条件下钻耳孔,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刺耳过程中的大多数感染是由于缺乏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严和耳钉消毒不足引起的。因此,穿耳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避免感染。如果感染,应积极治疗以控制炎症。
通常,耳孔打孔后会常规保留套管针。可以在套管针周围,即耳孔附近用酒精消毒,然后涂上红霉素眼膏。一般来说,耳孔钻完后5-7天,周围的表皮就会生长。此时,可以将耳钉放入套管针中,并且可以在轻轻拉出套管针的同时放置耳钉。入耳后,晚上睡觉时避免挤压耳朵,或洗头时避免淋湿。如果留置套管针,清洗头发后,用酒精局部擦拭,然后涂抹红霉素眼膏。如果套管针脱落,插入耳钉时小心不要刺穿耳孔,这可能会导致错误通过。如果耳钉无法顺利插入耳孔,请前往医院寻求医生帮助或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