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出现淤青发紫半个月,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症状,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判断,常见于按压时间过短、毛细血管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
1、按压时间过短
抽血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针管刺入人体上肢静脉血管位置获取体内静脉血液,通过分析体内静脉血液内各个成分含量大小,判断自身是否出现病变。如果抽血检查结束后,止血时间较短,影响抽血部位血液循环,引起抽血部位发红发紫。如果抽血结束后,止血时间较短,可以通过热毛巾热敷发病部位,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2、毛细血管破裂
如果抽血检查结束后,止血时间较短,影响抽血部位血液循环,出现抽血部位毛细血管破裂,引起抽血部位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果疼痛感过于强烈,建议在抽血结束24小时后,使用冷毛巾对抽血部位进行冷敷,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3、凝血功能异常
若人体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有血液凝固时间过长,影响抽血部位血液循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果疼痛感过于强烈,建议配合医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止痛处理。必要时,也需要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改善。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自身患有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导致,建议根据病情选择针对性方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