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偏高一般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正常范围,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等。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嗜酸粒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出现嗜酸粒细胞偏高的情况;
2.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当人体被寄生虫感染后,会刺激骨髓中的嗜酸粒细胞大量增殖,进而引起嗜酸粒细胞偏高;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此时也会刺激嗜酸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增加,导致嗜酸粒细胞偏高;
4.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由于造血干细胞或其前体发生基因突变,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影响到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成,继而可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偏高;
5.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卵巢癌等。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使得骨髓内的嗜酸粒细胞过度增殖,因此会出现嗜酸粒细胞偏高的现象。
此外,若处于妊娠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也可导致嗜酸粒细胞一过性升高。建议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