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儿多动症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和心理因素等。
1、父母有精神障碍或者多动症的孩子,孩子多动症的概率要比正常孩子高。
2、轻微的脑损伤,可能是由于母亲怀孕或者新生儿以及出生后各种原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比如新生儿窒息。
3、心理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父母感情破裂、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老师不耐心、方法粗暴等都会增加儿童患病的风险;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非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如托莫西汀。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社会疗法,采用个体疗法或小组疗法,小组治疗环境有利于病人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行为治疗是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及时强化患者良好行为,消极强化不良行为,用新行为替代不当行为。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冲动行为,主要包括:让患者学会解决问题,预知行为后果,控制冲动行为,识别行为是否恰当,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干预包括支持小组、社会技能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自我管理训练、家庭治疗等。其他治疗: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帮助患者学会解决家庭问题,制定明确的奖惩协议,有效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学会用正面强化的方法来鼓励孩子的行为,用惩罚的方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适当地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通过语言或中断活动来否定患者的不良行为。
家属要关心体谅病人,耐心地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行为和学习,要循序渐进。家长应多了解 ADHD相关知识,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激励,减少责备。加强管理,防止发生攻击性、破坏性和危险性行为。
多动症与单纯的“好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且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在没有经过专业医师的综合评估前,切不可随便给孩子带上“多动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