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分三次注射一般在0、1、6个月的时候进行接种。
乙肝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属于抗乙肝病毒的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接种后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体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防止感染,不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第一次注射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体效果不稳定。第二次注射后,90%的人产生了抗体;第三次注射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6%以上,抗体效果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免疫程序是0,1,6个月打一针。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人乙肝疫苗注射一般可在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感染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避免在接触乙肝病毒时感染乙肝。除此之外还有加强针,如果接种者体内未出现相应数量的抗体,或体内的抗体滴度下降,不足以保护机体免遭乙肝病毒感染时,需再次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应在注射后观察30分钟。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离开。要注意休息,注射乙肝疫苗后,应避免疲劳和休息,前三天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要清淡,疫苗注射后3 ~ 5天内,应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忌食海鲜类食物,以免因食物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胃肠不适。避免针孔感染,乙肝疫苗注射后24小时内,针孔应远离水,以免造成针孔感染。观察自身情况变化,注射乙肝疫苗后,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全身乏力、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2 ~ 3天自行缓解。如果不良反应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