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携带者是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6个月以上,少有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的人。乙肝携带者可采用干扰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1、干扰素:
常用的有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有效提高和激发人体免疫能力,通过自身免疫的调整来战胜病毒。
2、核苷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可有效直接抑制或杀灭乙肝病毒,达到治疗的目的。乙肝的携带者属于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母婴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传播,包括共用剃刀或注射。不会通过普通的生活接触传染,比如不会通过交谈、握手、拥抱、吃饭等方式传播。每三个月或半年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dna、腹部彩超弹性、b超甲胎蛋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如果乙肝dna超过10的3次方有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或早期纤维化、肝硬化,就会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对于这些病例,可以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或TAF或干扰素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一定要在医嘱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弹甚至加重病情。乙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消除。需要长期动态观察,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应密切监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治疗是否适当。
乙肝患者要注意合理营养,优先选择易消化、产气少的食物,避免吃太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避免上火的食物,注意避免肥胖、脂肪肝和营养不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不要喝酒,最好不要抽烟。定期复查,目的主要是评估病情是否有变化,是否需要治疗,是否有并发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