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性质不同,切除方法也不同。
一般息肉是指人体黏膜表面通过各种刺激等因素增殖生长形成的赘生物,称为息肉。息肉通常是良性肿瘤疾病,很少变成恶性。通常息肉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1cm。如果有增生或增大,就会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建议患者切除肿瘤进行治疗,预后良好,不易恶变或复发。比如胆囊息肉,如果息肉小于1cm并伴有胆囊炎症状,则认为与炎症有关,以抗炎治疗为主,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果息肉大于1cm,就要警惕癌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和病理活检。如果息肉生长在肠道内,单个息肉可以通过结肠镜切除。如果是多发性息肉,治疗需要切除部分肠道。女性也可有宫颈息肉,多由炎症刺激诱发。一般采用阴道用药或口服用药进行治疗。如果息肉较大或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早期确诊患者可选择肠镜下电切术,术后注意排便症状。如有明显便血,应给予适当的止血药,恢复期应注意流质低渣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硬物,以免刺激局部伤口而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术后注意不要吃油腻或油炸食品。平时生活中,晚餐尽量少吃,不要吃太多,以免影响肠道蠕动,诱发便秘和息肉形成。重要的是,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病理检查。术后要注意饮食,正常作息,少吃油腻的东西,日常活动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建议定期体检,做腹部超声,做肝功能检查。避免疾病的复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