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症状主要有肌肉酸痛、胸闷、活动受限等。
1、肌肉酸痛
脊柱侧弯会造成两侧肌肉不平衡,如果凸侧肌肉持续处于牵拉状态,凹侧肌肉持续处于痉挛状态。肌肉长期受到牵拉或者处于痉挛状态,会导致肌肉、筋脉受到刺激而出现疼痛的症状。
2、胸闷
如果脊柱侧弯,使胸腔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一旦压迫肺脏等组织,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比如胸闷、心慌、憋喘等情况。
3、活动受限
脊柱侧弯会压迫神经和脊髓,从而使肢体运动功能产生障碍,通常会出现颈部、腰部的活动受限,包括屈伸活动受限、旋转活动受限等。
对于轻度脊柱侧弯的患者,可以通过游泳、吊单杠等方式,加强局部肌肉锻炼,改善侧凹的情况。另外,患者也可以使用佩戴支具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局部疼痛症状的患者,建议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以及脊柱侧弯较严重的患者,建议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运用小针刀、针灸、正骨手法等方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头晕、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股骨头早中期缺血性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网球肘、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并对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心慌、胸闷、麻木等脊柱相关性疾病疗效显著,同时对胃病、呃逆、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方面有独到经验。并运用穴位埋线进行全身经络调理疏通,达到瘦身美体健身的作用。
擅长领域:专业特长:作为脑病心理专科负责人,在国内较早开创中医脑病心理临床专科,长年坚持在临床一线,诊治了近15万人次病人,尽量做到中医辨证用药恰如其分,西医诊断正确,疗效心中有底,工作模式理论方法已受到国内中西医同行认可。主张运用中医五脏情志理论,发挥中医药诊疗情志病的优势和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中医脑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此外对于胃肠、肝胆病、心悸、胸闷胸痛、肾病、腰痛、痹症、痛证等其他系统疑难杂症的中医诊疗有独特的良效。 学术成就:主编《中西医临床脑髓病学》,副主编《中医临床心理学》。任副主编的《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在《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等各级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省市和国家中医药局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曾多次主持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医学心理学新进展学习班”,教学效果良好,在全国产生良好的反响。 个人简介:教授、医学博士,现任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深圳市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等称号,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名中医。现担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中医药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领域:运用经典名方调治多科常见及多发病症:慢性疲劳、抑郁恐慌状态、失眠、头痛、眩晕、多汗、耳鸣耳聋、眼睛干涩、口臭、口腔溃疡、舌痛、慢性咽炎、鼻炎、扁桃体炎、感冒、咳喘、心慌胸闷、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尿频尿急、性功能不全、消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闭经、脱发、冻疮、痤疮、黄褐斑、皮肤瘙痒干燥、湿疹、关节疼痛、小儿感冒咳喘、小儿多汗、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等。并能设计个性化的体质调理方案,有针对性地从生活起居、运动、心理、饮食等方面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