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是由于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和大肠慢性炎症引起的。
结肠肿瘤主要指发生在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应地,结肠良性肿瘤通常属于结肠息肉的范畴。目前,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和大肠慢性炎症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两种易患结肠癌的遗传综合症。当多种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失活或突变时,如APC、MCC基因突变、MMR基因失活、基因突变、抑癌基因DCC缺失、将导致正常肠上皮增生、腺瘤非典型增生,最终演变为癌症和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2、大肠腺瘤:
从腺瘤到结肠肿瘤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平均10-15年。结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混合腺瘤和绒毛状腺瘤。
3、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肿瘤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对于持续10-20年的结肠炎患者,结肠癌的年发病率约为0.5%,其次为1%,尤其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克罗恩病引起的完全性结肠炎也与结肠肿瘤有关。
结肠肿瘤手术后,家属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患者的伤口和引流情况。患者及其家人应注意,留置胃管期间需要禁食。术后2-3天,肠蠕动、肛门排气或造口开放恢复后,方可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液体食物。在这一阶段,家属应安慰和鼓励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并在患者感到不适时主动通知医务人员。之后,患者的饮食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软性食物和一般食物,持续约2周。
2013年4.15-4.21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肿瘤宣传周的主题为“癌症与环境”,为此39健康网特意策划为期七天的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系列专题,用七个不同的环境与癌症的话题,揭示癌症与环境的关系,并让大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正确认识身边环境致癌因素有哪些,避免陷入癌症肿瘤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