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骨共有26块骨,有跗骨、跖骨及趾骨。跗骨共7块,都属短骨,相当于腕骨,但体积较大,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跖骨共5块,属于长骨,相当于掌骨,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称第1-5跖骨。趾骨共14块,属于长骨,但都较短小。
1、跗骨
跗骨其排列为前、中、后三列,后列有距骨,与胫、腓骨形成关节,距骨下方为跟骨。中列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前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三块楔骨位于足舟骨之前,骰骨位于前外侧。
2、跖骨
每块跖骨由近及远可分为底、体和头三部分,第5跖骨底特别粗大且向外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与楔骨、骰骨组成跖跗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3、趾骨
趾骨除第1趾骨的两节外,其余的都是三节,每节趾骨又大致分成三部分,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近节趾骨、中趾骨和远趾骨。趾骨之间为关节囊及韧带连接,是除踝关节以外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又由于位于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介入治疗作为最新发展的治疗技术,目前在肿瘤、神经和心血管等领域的疾病治疗上已经展现了巨大的优势,因其副作用小、恢复快、疗效显著,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外周血管并发症,因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介入治疗目前在材料科学和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已经延伸到糖尿病足的治疗领域,为濒临截肢的严重糖尿病足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