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 90/60mmHg 即为低血压。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头晕和乏力、视力模糊、心脏器损害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
一、病因
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由于遗传原因天生血压偏低。家族中有低血压史的人,其发生低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
营养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过度节食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等情况,可能引起低血压。
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低血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使新陈代谢减慢,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受损或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可能导致低血压。如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二、危害
头晕和乏力: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头晕,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视力模糊:低血压可能导致眼部供血不足,引起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症状,通常在血压恢复正常后会有所改善。
心脏损害:长期低血压状态下,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增加工作负担,可能会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低血压可能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
已确诊为低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如调整药物剂量、使用升压药物或穿戴弹力袜等辅助工具。若低血压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