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精编内容 > 权威资讯 > 正文

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常见“元凶”之一

2022-06-21 14:45:4839健康网

弱视作为一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疾病,是儿童低视力眼病的首要因素,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视力健康,在6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1.81%,7~12岁儿童患病率达2.3%,发病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该病是指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由于双眼差异且异常的屈光状态未及时矫正,双眼视网膜像的清晰度和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中枢则主动抑制模糊影像造成屈光度较高眼形成弱视。

那到底什么是弱视呢?

我国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弱视斜视防治组在2011年对弱视进行重新定义,认为视觉发育期内发生的视觉中枢功能障碍导致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4-5岁≤0.5,6-12岁≤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目前认为,在视觉发育期大脑视皮质接受两眼传入的不对等信息导致视觉中枢发育异常,其中一眼在双眼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该眼传入视皮质的视觉信号受到抑制,从而形成弱视。

其中,如果是患者本身存在远视、近视及散光等屈光不正,可导致一眼或双眼成像不清,出现视力异常,可以被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这种情况患者的双眼都是弱视。如果是患者双眼成像不等,并超过一定的程度,导致双眼融像障碍,高度屈光不正眼被双眼相互作用关系异常产生抑制造成视力低下,这种被称为屈光参差性弱视,这种情况一般是患者度数大的一只眼是弱视。

针对造成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根本原因,屈光矫正是最直接最根本的“针对病因”治疗。单纯戴镜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该病在我国的治疗模式多为屈光矫正基础上抑制优势眼,并辅以视觉刺激训练。

目前国内多使用框架眼镜予以屈光矫正,遵循近视、高度散光和高度远视予以全矫、中度远视予以欠矫、轻度散光不予理会原则。除了框架眼镜,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屈光矫正,如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等。

在屈光矫正仍不能使视力达到标准视力时,遮盖疗法或者压抑疗法可以通过减弱大脑皮层中优势眼对弱视眼的视觉传导抑制来治疗弱视。遮盖疗法作为弱视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遮盖量的选择,则观点不同。遮盖时间过短,无法有效刺激弱视眼,效果较差;遮盖时间过长,则依从性差,效果同样不佳,只有选择合适的遮盖时间,兼顾有效遮盖和依从性,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弱视严重损害患者视功能,会造成对比敏感度、视敏度、立体视觉、整体运动知觉和轮廓整合功能受损,并会出现拥挤现象、交互抑制作用、空间分辨率的减弱和缺失,但屈光矫正和遮盖治疗对视功能的恢复无效,因此视功能的训练至关重要。视功能训练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双眼,提高对比敏感度,训练双眼单视,建立并巩固立体视觉,进一步提高视力并防止弱视复发,包括知觉训练、双眼分视训练等。对于成人弱视治疗来说,视功能训练可以刺激恢复视觉可塑性,其重要性甚至大于遮盖治疗。

总的来说,弱视的程度越重,弱视治疗的效果越差,轻中度弱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重度弱视治疗效果,并且部分患者可以达到视力治愈标准。并且,一般认为,弱视开始矫正的年龄越小,预后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竞,王春芳. 弱视治疗新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4):604-608.

[2] 赵博文,付晶,于静,洪洁,李莉,杨素红,李蕾,周剑,王乐今,刘敬,宿蕾艳,李爽,方民,刘雯,张浩.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短期单纯屈光矫正疗效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9,27(02):5-8.

黎健菁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